“加强临床 贴近患者”案例
案例名称:多元化特色护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申报主体: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护理部
案例内容:
一、案例背景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健康教育;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一2025年)》中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完善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一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都大力倡导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通过各种媒体和平台普及慢性病的知识和防治方法,以期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为代表的慢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问题。当前我国慢病现状不容乐观,呈现发病率高、致残率高 、死亡率高、卫生费用支出率高和控制率低的“四高一低”现象。
护理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患者健康相关行为,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自我护理能力,从而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24)》显示:老年人接受健康教育信息的能力较弱,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在长期治疗中患者的依从性与自我疾病管理能力并不理想,增加了疾病的进展风险。在实际工作中,传统健康教育以说教或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为主,以简单的灌输式教育向患者单向输出,不够重视患者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患者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信息没有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研究显示,患者获取和利用健康信息受年龄、收入、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及自理能力等多因素影响,且患者的学习需求存在不同的偏好,提示医护人员在制作健康教育资料时,不仅要考虑患者的疾病情况、健康需求,还需全面评估患者主观的学习需求与能力,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有效掌握,发挥护理人员在实现“健康中国”、普及健康知识行动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以上背景,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护理部组织开展了多元化特色护理健康教育专项活动。前期在文献学习、政策解读的基础上,对健康教育对象进行调查与分析,结合临床经验,打造出适宜本院患者的多元化特色护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具体为:制作多元化护理健康教育资料,包括图文版、语音版、动画版、真人(责任护士)版等,健康教育前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教育背景及认知理解能力,制定个性化方案,保证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灵活性、可理解性,使患者更好地认知疾病并建立自我管理认知与能力,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患者就医体验的满意度。
二、案例实施目的
(一)以患者为中心,以科学性为核心,对健康教育材料和形式进行个体化适配,利用“个性化定制”式健康宣教,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二)树立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意识,提高疾病认知水平与治疗依从性,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案例实施方案
(一)成立特色护理健康教育项目推进小组
护理部组建项目推进小组,组长为护理部主任,成员包括护理部负责继续教育专项科护士长、一名医务部副主任、科研与学科建设部专项负责人、大连市中心医院心脑血管病融媒体科普基地负责人、内外科各2名护士长,以及具备科普视频或动画制作经验的护理骨干2人。
(二)工作思路
1. 组长进行组内分工,落实职责与工作内容。同时,在充分解读相关政策、文献学习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确定项目主题后制定多元化健康教育项目具体实施方案,构建评价指标。
2. 项目实施程序
(1)遴选试点科室,经专家组论证后确定为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试点科室按照项目方案分别打造相应专科多元化健康教育体系,专家组进行评议不断修订后形成标准化多元化护理健康教育模式。
(2)以试点科室为标杆,组织开展相关培训,逐步在全院推广与应用。
(三)多元化健康教育形式
1. 试点科室根据专科特点将相关健康教育内容,以图文版、语音版、真人视频版、动画版等形式分别呈现。图文形象以及音视频中的讲者均为病区责任护士,利用患者熟悉的声音与形象拉近知识与患者的距离,提升患者参与热情,提高主动性与依从性。
2.为提升护士健康教育效率,将健康教育二维码做成文化墙,分布在医院门诊、药房、检查科室、住院部等区域。患者随时可用手机扫二维码观看内容,包括入出院宣教、专科疾病宣教、检查告知及饮食、康复、服药等。
3. 对年龄大于60岁以上的患者利用量表进行筛查评估,(量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认知、行动能力、营养、视力、听力、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等),综合结果后由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最适宜的健康宣教材料及形式。如为听力不佳的老年患者选用图文讲解、为视力不佳的老年患者采用音频讲解等,大大提高了健康教育的便利性与实用性。
(四)建立健康教育资源库
全院各科室按照专病、专项工作内容梳理健康教育知识。护理部对各科室上交的护理健康指导内容进行专家论证,统一归纳、整理并制定成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作品,建立医院健康教育资源库。患者可通过多途径、多形式获取健康知识,满足不同人群健康需求。
(五)提升护士健康教育能力
1. 开展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疾病知识、健康教育知识技能、视频制作等,并举办各种形式的健康知识竞赛、护理科普大赛等活动,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发掘护士的潜能,提升各层级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患者健康服务。
2.点对点精准开展健康教育培训活动,健康教育团队骨干护士深入临床一对一入科指导,提升护理人员专科教育能力。
四、评价指标
1. 患者服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8)中文版进行测评,该量表共包括8个条目,其中条目1~4及6~7,“是”计0分,“否”计1分,条目5反向计分,条目8根据患者回答“从不”至“所有时间”分别计1.00、0.75、0.50、0.25和0分,总分0~8分:<6分为依从性差,6~<8分为依从性中等,8分为依从性好。
2. 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问卷包括护理态度、护理专业性、沟通能力3个方面,共20个条目,满分为100 分。统计两组得分,80~100分为“十分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60 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 =(十分满意 + 基本满意)例数 /总例数 ×100%。
3. 疾病相关知识问卷:采用自制问卷进行测量,共包括血压正常值、抗高血压饮食知识、高血压急救知识、治疗高血压药物、高血压日常生活禁忌知识5个方面,共20个条目,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越好。
五、实施效果评价(以高血压健康教育为例)
(一)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1。
(二)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满意度为93.7%,观察组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2。
(三)两组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观察组血压正常值、抗高血压饮食知识、高血压急救知识、治疗高血压药物、高血压日常生活禁忌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3。
六、结论
多元化特色护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满足了新形势下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定制特征,提高了健康教育的可及性、易接受性与科学性,显著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及患者满意度。该项目的研究内容与成果可复制、可推广应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健康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