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质量 贴近临床”案例
案例名称:改善就医体验,有效提高肿瘤病区癌痛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申报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案例内容:
一、选题背景与理由
癌性疼痛是指由癌症本身或癌症治疗所引起的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症状之一,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60%~80%。虽然癌痛规范化培训普及30多年,但是未缓解的疼痛仍然普遍存在,根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一项研究显示,住院疼痛患者中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占比35.2%;院外癌痛患者未得到有效缓解占比73.94%。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发现癌痛患者存在诸多治疗误区,比如有些患者担心药物成瘾,选择忍痛,不愿意主动报告疼痛。更有患者因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而丧失治疗信心,严重影响癌症治疗效果。这些都源于患者对癌痛知识的缺乏,大大增加的癌痛治疗的难度,是无法实现良好癌痛控制的明显障碍。
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指出,医疗机构要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要根据患者疾病特点、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等,为患者提供医学照顾、协助治疗、健康指导、人文关怀等满足身心需求的整体护理服务。同时,护士要根据患者疾病特点、个体差异及健康需求等,采用书面、口头、视频等多种方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知识。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团队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大连市重点专科,肿瘤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大连市一级重点学科,共有7个病区,一个肿瘤门诊、一个日间化疗中心,年出院人数3万余人次,如何“以病人为中心”,痛病人之痛,忧病人之忧,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守护肿瘤患者的健康,让他们高质量的生存,在护理部的带领下,肿瘤内科7个病区选派人员组成品质改善小组,围绕癌痛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低的原因展开调查并具体落实改进举措,患者满意度提升、护士疼痛专科护理理论及技能掌握更加扎实,主动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优质护理服务,护患沟通交流和谐,患者对医院环境满意,社会效益显著。
二、成立QCC品质改善小组,围绕改善就医体验开展活动
(一)肿瘤大科系护士长张善红牵头成立QCC品质改善小组
圈员全部来自肿瘤内科,圈长为头颈部淋巴瘤护士长何瑞、副圈长为胸部肿瘤二科夏立丽,圈员分别来自肿瘤门诊、消化道肿瘤一、二科、胸部肿瘤一、妇科泌尿系肿瘤、乳腺肿瘤内科。
抗癌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制定“击瘤勇进”的圈名并赋予团队协作,勇于接受挑战,圈员们信念满满,大家携手勇进,用专业知识、技能与患者及家属为共同抗击肿瘤而共同努力。
(二)小组人员围绕改善就医体验,提升护理质量,最终选定改善主题
小组人员共提出5项改善主题,最终全体人员从上级政策、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进行打分,选定提高肿瘤癌痛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作为本期活动的改善主题。
三、提高肿瘤病区癌痛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具体步骤及举措
(一)制作甘特图
制作甘特图,拟定活动计划。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分析肿瘤病区癌痛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低的真因,针对性的拟定对策并实施,从而提高知晓率,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现状把握
小组人员集中讨论,设计查检表,对病区内的癌痛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调查,总结查检表数据得到癌痛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整体偏低,仅为65%。
(三)明确改善重点,设定目标值
根据临床实际工作情况,绘制癌痛患者健康教育流程图,确定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根据小组人员能力设定改善后的癌痛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89%。
(四)利用头脑风暴分析癌痛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原因
1.小组成员从人、物、法、环方四方面通过头脑风暴分析癌痛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低的原因,进行评分、排序,依据二八法则,找出其中的十大要因。
2.小组人员对各亚专科癌痛患者的健康教育进行实地查检,查检内容包括病区护士对癌痛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癌痛健康教育过程、科室疼痛文件内容、癌痛护理文书的书写、护士癌痛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3.分析查检问题,得到真因验证柏拉图,最终确定真因。
(五)对策拟定与实施
针对癌痛宣教内容不统一、癌痛健康宣教方式单一、癌痛专科护士不足及培训不足、缺乏癌痛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缺少癌痛随访管理制度,小组人员头脑风暴提出多项对策并进行汇总分类确定四大对策方案并组织实施。
对策一:完善癌痛患者健康教育内容、丰富健康教育形式。查找资料,组织编写专业、准确、统一的癌痛健康教育系列手册。制作统一的健康教育视频,在各病房的电子设备上循环播放。丰富健康教育形式,每月组织各个病区癌痛患者,集中进行癌痛健康教育讲座。通过完成健康教育内容,丰富健康教育形式,癌痛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改善,提升至90%。
对策二:细化并完善肿瘤大科系疼痛专科护士培训。举办院内疼痛专科护士培训班,保证各科室疼痛专科护士人员配比。参加中华护理学会及辽宁省疼痛学术会议。外派五名护士于国内现进医院进修学习。实施对策后,肿瘤科护士疼痛相关知识掌握率由改善前72%提高至改善后的91%。
对策三:完善院内三级质控制度,建立建全癌痛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将癌痛护理管理相关内容纳入院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范畴。修订癌痛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项,纳入科系及科室日常质控内容,进行常态化检查并持续改进。
对策四:建设癌痛电子随访平台,加强居家健康教育。建立癌痛患者微信群,由疼痛医生、疼痛护士、疼痛药师三方联合为患者及家属答疑。建设癌痛患者电子随访平台,设定随访日期,为患者推送回访记录表完成随访,针对随访问题,推送相关宣教内容进行针对性指导。随访人数及推送宣教信息数都逐月增长。
四、有形成果
1.健康教育形式、内容多样化,手册、科普视频、线上、线下健康宣教、随访等延续护理,让患者更便捷的获取癌痛健康教育资源。
2.癌痛专科护士培训班提升了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护士用更专业、精湛的技术服务患者,改善癌痛患者疼痛,提升就医体验。
3.通过改善前后柏拉图的对比可见,癌痛患者健康教育不知晓例数明显下降,降幅达69.6%。目标达成率104.17%,进步率为38%。
有标准,管理才有依据。院内疼痛专科护士培训计划、癌痛规范化治疗护理质控评价标准,通过护理部审核。癌痛护理质控小组按各项要求进行常态化质控检查。护士撰写文章2篇,杂志发表1篇,中华护理学会交流1篇。
用心服务,创造温馨的就医体验,医学何以向前,在行动中探寻答案。面对肿瘤这个强大的对手,我们努力成为更强大的猎人,以点滴之力,用智慧和爱心、责任和担当为肿瘤患者不断圈画生命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