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情注夕阳—创优老年共病人文软环境建设
审核人:辽宁省护理学会 审核日期:2024-11-13 12:23:38



“加强临床 贴近患者”案例


案例名称:双向奔赴、情注夕阳—创优老年共病人文软环境建设

申报主体: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本钢总医院 内科综合病房

案例内容:

一、项目背景:

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速,老年护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领域。目前我国银发浪潮来袭之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到2030年将提高到25%,2050年将提高到33%。各年龄段人群的疾病谱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老年人身心功能逐渐衰退,诱发多种慢性病的同时,老年综合征,常见身心健康问题接踵而至,共病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关。面临这些复杂的健康问题,人口老龄化护理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不仅局限于老年科,同样注流于收治老年患者的其他科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的通知,专栏3《老年医疗护理提升行动》中提出,“完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人员从业能力,提升为老年患者提供生活照护的从业技能”。

科室90岁以上空巢共病老人逐年增加,家庭负担随之加重,目前在院患者平均年龄高达85.6岁,为推进医院老年护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改善老年患者健康结局的新兴临床和社会问题,增强护患之间的粘合力、磁吸力。为此,研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满足其健康需求,提供优质的健康照护,规范院前、院中、院后连续服务管理体系,搭建“医、护、养、社”服务桥梁,使社会更多老人受益。在不断变革中育机遇、拓新局,为构建护患双向奔赴的整体人文软环境而持续努力。

二、实施过程:

(一)前期准备:

1.人员队伍建设

做好老年专科护理人员岗位培训及继续医学教育,保障老年护理服务人才合理需求。引导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参与老年护理志愿工作。外送病房护士长参加老年新进展护理培训2次,取得培训证书。

2.明确服务内容

参照国家关于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的通知,《老年护理实践指南(试行)》,进行老年护理服务规范、监督评估和质量评价等研究,探索符合地区实际的适老护理体系及运行模式。以提高老年患者健康老龄化及院内幸福指数为目标,为老年患者提供切实有效的人性化护理服务。

全程围绕院前风险动态评估、院中综合管理促健、院后自主健康干预的连续服务模式,拓展护理服务的空间,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实现护理服务的连续、可及、精准。

(二)院前—预见性护理、防微杜渐

依托科室医师出诊患者就诊数据,建立患者慢病健康档案,利用院前健康管理润心服务群定时发送健康宣教信息,针对入院需求的病人,实行电话预约住院服务,省去门诊中间环节。对于无陪护的老人,科室提供专人陪同检查。帮助患者解决首要的护理问题。

(三)院中—人文化服务、综合促健

1.开展传统佳节主题活动,做康复上的催化剂、让优质护理触手可及

将非遗文化与孝善文化相结合,以文明实践富足老年人精神世界,将PCC服务理念渗透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春节来临之际,为在病房无法回家团圆的老人送中国结,接过礼物的老人在浓浓的仪式感中幸福满满,体现了全体护理人员对患者那份细致入微的关爱,礼物虽小,象征着吉祥、平安。劳动节小制作活动,结合老年人的认知康复需求,调动老年人的所有感官,有效的认知训练,可以延缓认知衰退的同时使老人们在聚精会神的快乐中重拾童年的美好;中秋佳节小游戏,锻炼老人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于以往日复一日漫长而无味的康复锻炼,丰富多样的集体趣味活动将游戏与康复治疗巧妙地结合,更容易被老年人接受,攻克了“知易行难”的同时增进了患者与患者之间,护患之间的感情和合作力,让康复锻炼不再枯燥乏味。让护患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一场双向奔赴的爱由此而起。

图片

2.定期开展奥塔戈运动、跨学科参与、增设病房健康小课堂使患者知风险、防跌倒,预防跌倒、越早越好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跌倒十分常见,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安全,由此造成的伤害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因为其严重程度和后果,还因为其可预防程度。因此,老年人跌倒并不是一种意外,而是潜在的危险因素,应尽可能通过提供全系统解决方案减少可预防的跌倒,从而提高患者安全性,奥塔戈运动被认为是“适用于全球老年人的预防跌倒项目。”每周五带领老年患者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锻炼肌力和平衡力,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平衡、下肢肌肉力量,从而避免老年人群跌倒的发生。针对行动不便老人倡导康复理疗科全程参与肢体被动锻炼,知行合一,有效干预。随着人群需求不断扩大,每月病房健康小课堂的增设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主动参与性,增强了护士、患者、家属及陪护的知识水平,使护士更自信、患者更知情、陪护更专业、家属更放心。

图片

3.实施目视化管理对策,达到预期目标

利用目视化管理方法,解决临床患者实际发生问题。制作学习资料,图文并茂,增强护患双向记忆;制作双手十指血糖监测批示图防止频繁测量血糖患者发生漏测现象;利用饮食模型推车入病室床旁宣教法,强化记忆,方便行动不便患者及时接收宣教信息;提供运动辅助器材,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上述对策实施过程增强护理人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管理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图片

4.酸酸甜甜,置管不难

病房内留置胃管患者较多,插管过程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适体验,利用冰冻橙汁酸味口腔内“K”点触及法在置管过程中会反射性产生吞咽动作,促进患者唾液分泌增多,进而增加患者的吞咽反射和加快吞咽速度,同时,酸刺激也可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对置管的恐惧心理,使胃管轻松插入。此方法已于临床应用20例患者,均反应良好,置管成功率100%。

图片

5.用具微改良、护理更顺畅

利用“八字结纱布绕头胃管固定法”代替传统固定法对皮肤的刺激及损伤,该方法患者不易抓取,抓取后不易脱落,可降低临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该固定方法用于临床后,脱管、半脱管率由原87.6%下降至0%。

图片

6.人间重晚晴、为高龄老人庆生

老年护理学在现代医学模式转化的实践过程中,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就是护理人文关怀。为高龄老人庆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服务理念。将主动服务、感动服务、亲情化服务贯穿始终,营造温馨、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图片

7.让护理服务走出去、请进来,形成社会服务效益文化体系

开展“敬老助老护老”活动,本市“蒲公英”社工团队自愿者参与为本病房行动不便、儿女在外、空巢老人洗衣、理发等服务,让老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享受贴心服务,同时为弘扬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利用服务营销效力,提高满意度和建立顾客忠诚,开展主题“弘扬孝善文化、助力老人健康”活动,科室护理人员为敬老院老人们讲授饮食、用药、生活习惯及老年安全相关健康常识,耐心解答老人们提出的健康问题,做到有病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建立或完善健康档案,以便随时进行回访。

图片

8.构建团队执行文化,评优奖励、激发热情,让护士充分感受、表达爱

开展科内评优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潜力,塑造良好的组织氛围,使员工意识到组织对于卓越表现的认可和奖励时,会更加努力工作,提高创造力和团队精神,以达到更高水平的自我实现。在一个温暖的组织氛围中,不仅有助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也对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产生积极影响,还有助于建立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情感关联,使护士在工作中感受到了被依赖、被尊重,成就感及使命感增强了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及工作积极性,实现护患双向奔赴的美好愿景。

图片

(四)院后—自主干预延伸护健

出院后病房设专人帮助患者及家属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指导内容以询证为依据,根据患者需求,开展私人订制视频回访,指导胰岛素笔的使用、血压计的使用方法、辅助器具的使用等。对有需要的患者及家属帮助联系居家护理及社工帮助。

图片

三、管理成效:

(一)精进自己、成全他人

患者方面:

1.护理人员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2面、感谢信4封,据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本钢总医院的随访中心调查统计,患者的满意度由2022年的90%提升至99%。通过规范院前、院中、院后闭环链条式管理,实现照护者、环境和时间之间的协调统一,改善患者临床不良结局的同时增加了护患之间的粘合力、磁吸力。

2.通过品管手法、目视化管理方法等对策实施,住院老年患者高血糖发生率由原15.79%下降至11.40%,对策有效。

3.统计2022年1—6月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1.3%,通过改良留置胃管固定方法,改善后统计2023年1—6月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0%。

护士方面:

1.活动开展的同时,每个人不仅落实了对患者有温度的护理新举措,更激发了护士工作积极性。2023年护士工作满意度由2022年的90%提升至98%。

2.据临床调查得知,患者非计划拔管重新置管整个处理过程约12分钟,护士检查及用物准备时间约5分钟,健康宣教指导时间约4分钟。更新胃管固定法改善后每半年节约护士(处理)时间约:2×21×6=252分钟

经济效益:

实际半年内节约耗材成本(鼻胃肠管)为:2×110+2×110+3×110+1×110+2×110+2×110=1320元。

图片

(二)适老服务创优人文软环境、提升老年患者就医惯性

人性化护理行为及创新举措的开展,尊重患者的权利和人格,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和重视。“以人为本”,真正了解临床背景,体察患者的情感,针对患者实际需要提供精准护理,老年患者们在一点一滴的暖心举措中真正感觉到医护人员对他们的关爱,从而产生了照护依赖、治疗依赖,增加彼此的信任感,更好的配合治疗及护理,减少并发症及心理疾病的发生。

(三)2022年老年病房的“护暮圈”在“第六届辽宁省医院品管圈大赛”中获得优秀奖。

图片

(四)撰写《集束化管理在降低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的应用效果研究》发表于养生科学杂志2024年,第1期。

四、推广价值:

1.形成“一专科,一品牌”的宣传模式

规范、统一健康知识课程及各类适合老年患者易发问题的个性化健康宣教材料。搭建医院—养老院—社会义工团体良性、优发展互动桥梁,激发社会责任感,扩散传播专业知识,提升对于社会责任的认知和理解,使社会更多老人受益。

2.宣传养老理念,实现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养老服务的社会经济意义

让更多医护人员认识到老龄化社会的趋势和必要性,通过智慧养老推广宣传教育,推动医院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持续改善养老服务质量,打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老有所归”的服务模式。

3.为地区人群提供全程慢病管理服务,促进提升社会文明

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有效衔接“医、护、养、社”服务一体化,推动形成多元化,广覆盖的为老服务体系,解决家庭急难愁盼及后顾之忧,进一步释放服务发展活力,有利于倡树孝亲敬老文化和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

未来,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本钢总医院将逐步突破护理服务盲区,在精准护理的道路上保持热度、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