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支持 筑牢后盾”案例
案例名称:改善护理服务优秀案例
申报主体:昌图县中心医院护理部
案例内容:
一、后勤保障方面
逐步增加后勤保障人员,昌图县中心医院设备维修科有5名专业技术人员、后勤2名技术工人经常深入科室负责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和管理,哪里出现问题,护士长只需电话沟通马上就可以来人解决;消毒供应中心有2名专职人员负责对手术室及各个科室需要重复使用的物品下收下送,洁污分开,当面交接,及时准确;临床科室所需耗材等物资,护士长可以在科室电脑提交申请,后勤专职人员当日把物资连同出库三联单送到科室,当面清点,不用护士长到库房请领;逐步改善医院内外环境,提升住院患者就医体验。更换新的病床、床头柜、床单、被罩、病号服,为高间病房更换电视、空调等举措。
二、在人力配备方面
虽然昌图县中心医院全院病区护士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达不到标准要求:昌图县中心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225张(包括中医院分院),床位使用率83%。实际护理岗位护士556人,病区护士400人,但是近几年医院招聘的高素质人才(均为本科学历)40余人,他们业务能力强、工作效率高。今年又计划招聘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20人,补充到临床各病区,逐步增加病区护士数;在就诊患者高峰期,住院患者多的时候,在院领导支持下,调动素质较好的部分行政岗位护理人员支援临床科室,比如,2020年末疫情开放期间,医院领导统筹协调,调动行政部门曾经在护理岗工作过的护理人员24人分别由2名护士长带队组建两个综合内科病房,收治呼吸系统住院病人,缓解特定时期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以后也将逐步把这部分护理人员重新回归护理岗,减少非护理岗位护士人数;绩效分配上向临床一线倾斜,患者多工作量大的科室护士绩效也高,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三、在信息化支撑方面
(一)手术室有手麻系统:所有手术患者信息均自动生成,对于手术中的清点,手术安全核查表、手术护理记录单都在本系统完成,既准确又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手术中安全,更便于术后患者情况追踪,护士利用手麻系统进行手术排台和手术费用管理等更加便捷。
(二)供应室有追溯系统: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应用能够实现对器械回收、清洗消毒、打包、灭菌、存储、发放和使用环节的跟踪管理;能够对操作环节严格控制,操作数据更精确完整,与传统手工记录相比,有效避免人员操作随意性,对问题包和过期包能够及时给予提醒。
(三)门诊输液系统:方便了护士执行和查询门诊医生的医嘱,医生处方天数、计量和用法在系统中都有记录,同时从配液到输液到拔针,哪个环节什么时间什么人操作,系统都有记录,可追溯。实现了门诊的移动护理。
(四)医废信息管理系统(试用)
用智能医废转运车回收医疗废物,体现先进性确保安全性,直接称重手持终端上传、路线跟踪,避免医废流失等漏洞。
(五)高值耗材管理系统正在建设中,逐步完善二级库管理
通过调研,在手术室、导管室建设高值耗材管理系统,实现通过扫码快速入库、出库、收费、减账、库存盘点、效期管理等,避免以往工作中一台手术多种耗材,对于高值耗材名称、规格、型号都需要手工录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编码与实务匹配不上,医保核销时出现问题报销不了,患者利益受损。普通科室逐步完善二级库管理,提高护理科学管理及工作效率。
四、护理员管理方面
昌图县中心医院只在重症医学科有3名护理员,均为护理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以临时工形式使用,由护理部统一管理,按照计划每季度集中培训一次,每年一次考核。所在科室护士长负责具体的培训和管理,护理员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及工作日程,在临床护士监督指导下协助患者清洁、饮食及排泄物处理等生活护理,护理员不得从事临床临床护理工作。以往护理员工作到一定年限,通过考核合格后在临床急需护理人员的情况下可以转护理岗,以此作为一种激励方式,近几年因学历不足没有这样的机会。
五、科学管理新举措
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建立护士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落实岗位管理。2019年10月护理部按照各病区编制床位数、实际占用床日数和床位使用率,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和护士人力结构,按需设岗、定岗定员,另设机动护士团队8人,保证患者多、重患多的科室和工作量较大的时间段,或者某些科室护士因为病假、产假等突然人手短缺的情况下,弹性动态的增加机动护士,落实科学合理的护理人员弹性调配制度,既节省人力又提高工作效率,既能保障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又培养了复合型人才。同时,结合紧急情况下护士人力调配预案,确保应对紧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种定岗定员结合岗位动态管理,能够盘活护理人力资源,解决护士短缺,激发护理队伍活力。预计2024年10月重新进行一轮岗位调整,结合各临床科室发展情况,调整各岗位护士人数。